
一、个人简介
夏源,女,汉族,出生于2001年11月,中共党员,就读于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20级传播学专业,成功上岸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并荣获华中师范大学一等奖学金。
本科期间个人所获的主要奖项: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创业计划书大赛一等奖、云南师范大学实践能力奖、共青团云南师范大学委员会优秀团员、云南省舆情研究基地舆情助理分析员和优秀舆情分析员等。
二、优秀事迹
传播学是一门涉及广泛、跨学科的学科,它关注信息的产生、传播、接收和反馈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与作用。传播学涉及了多种媒体形式、信息传播方式和社会影响,旨在理解和解释信息如何在个体和群体之间传递、被接收和理解的过程。传播无处不在,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上的传播行为日趋显著,同时网络用户群体的构成也随着媒介的演变而不断发生着变化。目前网络用户群体仍以青年为主,其心理与行为特征导致类似的网络事件层出不穷。因此,着眼于青年群体,探究其网络心理与行为特征,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从根本上减少网络欺凌等恶性事件的发生。现实事件的原因是多样复杂的,所以拘泥于某一专业邻域的知识是不足的,需要丰富拓展其他邻域的知识,并且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才能真正体现知识的价值。
三、经验分享
考研之路,首先面临的挑战就是目标院校和专业的选择。每个人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可以根据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录取分数线等指标来评估考试难度,但同时也需要综合考虑备考时间、个人学习能力、抗压能力以及个人兴趣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正确性。选择大于努力,并不是说努力不重要,而是要在努力的基础上做出明智的选择,充分考虑个人情况和目标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考研目标。
大学生活的自由与考研备考的严谨之间,仿佛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在大学时,我们或许习惯了随心所欲,没有太多束缚,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心情安排作息。然而,当考研的脚步逐渐临近,这种自由也许会成为我们的隐忧。考研并非一蹴而就的短程旅途,而是一场需要长期坚持和耐心积累的马拉松赛程。正因如此,我们需要在备考之初就养成规律的作息表,培养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形成肌肉记忆。这样即使在疲惫或压力下,也能够将有限的精力集中于学习而不是分散到其他地方,避免因作息混乱而导致疲惫和失焦。
备考过程中除了知识点的学习,心态的调整也很重要。枯燥的生活、未知的恐惧、高度的紧张或压力等都会产生心理波动,造成注意力的分散,从而影响学习效率。根据耶克斯-多德森曲线,学习效果与学习动机之间成倒置的U形曲线,并不是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而是存在一个最佳点。所以一些适当的奖励或者不容易成瘾的娱乐活动作为生活的调剂是有必要的,不必因此产生太强的负罪感。当然,最有效的解决方案还是根据计划按部就班地学习,不用思虑过多,相信量变终会引起质变,做好眼前的事,未来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抵达。
备考过程中,切忌陷入“完美主义”的困境。尽管计划是自律的手段,但也需要灵活应对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和修改。当实际情况与计划有所偏差时,不应该全盘放弃,而是应该抓紧时间进行弥补和调整。因为过于追求完美往往会导致大量时间的浪费,而最好的时机就是现在。备考考研或其他重要考试,往往是需要长期准备和持续努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制定计划和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和复习,提高学习效率。然而,计划永远无法完美地契合现实,生活中总会有各种不可控的因素影响我们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因此,我们需要明白,计划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达成目标,而不是让我们过度追求完美。当我们发现计划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时,应该冷静地分析原因,及时调整计划,抓紧时间弥补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自己的目标。栽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