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简介
刘艺,女,汉族。2000年1月生,中共党员,为2020级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本科毕业生,通过在校的各种努力,于今年成功保研至东南大学,能源动力专业。
在本科学习过程中,也获得了诸多奖项:
国家级:
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优秀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023年3月,团队排名1)、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2023年8月,团队排名1)、青少年书画大展活动高校组三等奖(2022年2月)等。
省级:
2021-2022学年、2022-2023学年云南省三好学生、第二届云南省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特等奖(团队排名1)、第二届云南省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一等奖(团队排名2)、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三等奖(2022年9月,队长)、第八届云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团队排名1)、第九届云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团队排名4)、第一届云南省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三等奖(团队排名1)等。
二、优秀事迹
大一的我并不知道要怎么做才能变好,就好好上课,多参加活动。9月刚入学,我加入了学院的团委组织部,在大一一年的锻炼下,我确实在团委学到了很多,组织活动,撰写材料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我大学拿到的第一张奖状是刚入学10月学院组织的简历设计大赛(未来组),那是我第一次制作简历和自我介绍的PPT,仔细思考我的未来规划,也是我第一次站上那么大的报告厅一个人面对评委和好多同学进行介绍和分享。现在依稀记得当时要上场之前我的手都是抖得,站在台上开始讲的那一刻我就冷静下来了,镇静地将我要讲的讲清楚,结束之后我只想对自己说真棒,结束了。这次经历让我面对以后比赛答辩等等场面都能更有勇气,万事开头难,只要勇敢地迈出来就好。也是在那一刻,我由衷地感觉大学真好,没有任何排名等等的压力,因为我想变好,所以就去努力。大二、大三主动参加了含金量高的比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更加认真学习专业课,过得充实且忙碌,就算是到了大三下我还是不能确定自己能否保研,所以同时带着复习了考研的内容,不敢松懈,我不想等到保研结果出来的时候很被动,所以只能让自己做好最充足的准备和预设最差的结果。
大学三年,我参加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竞赛,其中有担任负责人也有担任团队成员的。作为团队成员,我会及时将出现的问题和负责人进行交流,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后,协助其他团队成员更好的完成工作。作为负责人,学会与指导老师和团队成员沟通交流很重要。在参加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优秀科技作品竞赛的时候,我们团队选择的是制作一个植物生长灯,但是植物生长灯的模型设计产生了分歧,还有在实际制作的时候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预期结果,这些都需要和指导老师、团队成员的及时沟通、及时查文献和相关资料来解决问题。下图1是我们最后设计出来参加比赛的模型以及用该模型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该模型我们失败了很多次又重新调整了很多次,遇到了大大小小的问题,静下心来一一解决,最终确定了下图的这种模型,并做出了实物。


(a) (b)
图1.(a)植物生长灯实物模型; (b)实用新型专利
其实,不论是做科研还是参加竞赛,失败都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及时沟通交流是必须的,还有需要有抗压能力,不管再难都要坚持,不能轻易放弃。
三、经验分享
1.该如何提升科研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做科研不能闭门造车,要多与师兄师姐以及老师沟通交流。平时学校学院邀请专家学者来做的讲座如果有时间尽量去听并做好笔记,不管研究方向是否一致,都有可听可学习的点。
除了多听多看之外,还要自己有方向地尝试实验,胆大心细,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理解文献中所解释的机理等,对失败的实验也要学会反思,分析失败的原因。
2.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秘诀
(1)保持学习状态。专业知识的学习需要我们及时巩固和复习,不然时间一久容易忘记,温故而知新。但是学习不止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有其他方面技能的学习。比如利用寒暑假去进行社会实践、复习专业知识、考取一些证书,学一门乐器等,这些都是学习,都是在保持学习的状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时间,分清主次。
(2)多参加课余活动。除了专业课的学习之外,学校学院组织的征文、短视频、志愿活动、运动会也要多参加,以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还有就是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在竞赛和科研中,也能学到很多,提升时间管理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